网络虚拟财产被盗如何追回? 广东高院发布2017年度涉互联网十大案例
发布日期:2019年02月13日
央广网广州8月6日消息(记者郑澍 通讯员潘玲娜 文靖之)网络虚拟财产被盗如何追回?微信外挂自动扣费违法行为如何认定?网约车法律上如何评价?……8月6日,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17年度涉互联网十大案例,内容涵盖刑事、民事、行政及执行等领域,及时回应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约车、网络盗窃、微信外挂程序支付、网络代驾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。据悉,这是全国省级法院首次集中发布同类型典型案例。
据了解,目前,广东互联网用户数超8000万,位居全国第一;3G/4G基站130多万座,稳居全国第一;互联网工业产业链聚集广东,高端信息产业基础雄厚,网商创业高度活跃,2017年新增互联网企业超550家,其中产值超10亿企业50多家,潜在涉网络司法需求体量庞大。同时,近年来广东法院涉互联网案件持续增强,据不完全统计,2016、2017年,全省新收民事一审中涉网络案件近2万件,结案标的总额超7亿元。其中,广州两级法院受理的互联网案件数占全省90%以上。从案件类型看,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、网络购物合同纠纷、网络服务合同纠纷、网络侵权纠纷、网络金融纠纷等超50%,其中,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增幅最大,增幅达100%。
随着电子商务、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不断发展,新类型涉互联网案件不断增多,给社会治理模式和司法审判方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广东高院审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涉互联网案件存在侵权赔偿数额计算难、电子物证数据恢复难等特点,法院需要不断了解行业的运作规律,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裁判规范互联网有序发展的作用。
此次发布的涉互联网十大案例,具有典型性、新颖性和普适性,为进一步厘清虚拟网络主体之间法律关系、权利边界、责任范围提供明确指引。此次发布的涉互联网十大案例中,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杨某等盗窃游戏装备案件,三名“网络神偷”盗窃700多起,被盗虚拟财产14.3万元,被害人遍及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25个省市,涉案金额巨大,依法受到严惩。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宗“微信”外挂案件中,张某等三被告人犯以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,该案为厘清涉“微信”等新型网络犯罪的定罪量刑提供新的审判思路。此外,针对特定手机以非法手段窃取手机ID密码、倒卖手机ID及解锁信息等行为,有可能触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。